高温干旱持续,秋收如何保证?
9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
连日来,汾西矿业供用电分公司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在学习宣贯行为治理实施方案的同时,扎实开展百日安全会战、反事故、反违章、反懈怠暨行为治理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红线意识、底线思维,靶向出击反三违,精准施策治顽疾,筑牢安全发展的思想防线,全力冲刺安全年。全方位多维度宣传 绷紧安全弦只有做到安全防线毫不松懈,才能确保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在汾西矿业供用电分公司反事故、反违章、反懈怠暨行为治理专题会议上,负责人解再平语重心长的对公司基层管理人员说道。各相关部门通过加大检查频次和监督考核力度,不折不扣的把行为治理工作抓实抓细。各工区严格执行领导跟班、带班制度,根据三违分类标准及规范行为等标准认真查处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三违行为。汾西矿业供用电分公司党委书记王海潮前往河东输变电工区35kV正佳变电所对站所内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查看,深入了解站所设备运行负荷和日常管理情况后说道。通过开展6S精益化现场管理,清除因站内硬件设备问题可能给人身、设备、系统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靓化了站容站貌,提升了站所形象。
各工区进一步深化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和标准化岗位建设,规范班组安全活动日、岗位安全检查等工作,从基础工作抓起,做好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多举措管理,架起高压线为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汾西矿业供用电分公司以反三违行为治理为核心,把人的安全行为治理工作重心放在站所、班组、岗位和作业现场,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日常工作流程和不安全行为清单,定期在微信工作群内进行通报,加大对干部职工的警示教育力度。通过测试,光缆已确认中断,信息通信处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对受影响光路进行临时倒切。
夜晚大路地区下起小雨,道路出现大雾,能见度较低,检修人员只能凭借手电的光亮摸排故障点,另一组检修人员则赴大路220kV变电站、东湖110kV变电站、生产调度楼通信机房进行光配测试。公司副总经理温志毅、副总工程师南斗星会同安全质量监察部、生产技术部相关人员奔赴现场,与施工单位、大路供电分公司、交警展开交涉,确定最终检修方案。信息通信处主任张应海现场指挥调度,同步进行光缆熔接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各项流程规范操作,力争熔接工作高效完成全国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和水电利用率分别达到96.9%、97.9%和97.8%。
江苏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涵盖多项世界领先的能源创新示范工程。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3.8亿千瓦,接近美国当前水平的2倍,近十年平均增长8.5%,全国人均装机容量达到1.7千瓦,接近发达国家2千瓦/人的水平。
输配电价改革持续深化,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在非洲、南亚等国家开展电力援助项目,为当地消除无电人口作出了贡献。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进一步发挥规划在指导电力工业发展中的统筹引领作用,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电力绿色、安全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和完善区域主网架,构建清晰合理的主网架结构。(三)提升系统运行效能,加速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经济高效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特征,应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的平台作用,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满足多样化用能需求。近十年来,电力行业坚决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西电东送,既带动了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六)电力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方向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经验表明,坚持电力市场化方向和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电力工业高质量跃升发展的助推剂,新一轮的改革带来电力工业新一轮的革新。
(四)强化科技和体制机制双轮驱动,提升电力发展内生动力科技和体制机制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能源电力领域战略性、前瞻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体制机制创新。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5%,供电可靠性进入高水平阶段。
未来我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电力供应保障任务依然艰巨。负荷侧,以市场化发展和创新应用为手段,大力强化需求响应能力建设。
此外,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省间交易电量合计达到7027.1亿千瓦时,有效促进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特高压等输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从事售电业务,截至2021年底,全国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约5000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火电清洁低碳发展成效突出。电力是能源行业的核心领域,是最普遍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是长期以来对电力工业的根本要求。
四是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互动融合,建立新型电力调度体系。一电力发展主要成就(一)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二)电力是能源安全的有力保障保障能源安全,本质上就是确保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超过警戒线。(三)电力系统灵活高效水平明显提升灵活性资源建设持续推进。
三是推进电力基础设施数字化,推进智能化模拟运行系统建设,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改造升级。全国联网范围向西延伸,区域主网架进一步优化。
东北、福建、山西等14个地区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缓解系统调峰、供热等突出矛盾,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江苏镇江储能电站示范工程规模达10.1万千瓦/20.2万千瓦时,配置了世界上首套毫秒级响应的源网荷储系统。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不断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国西电东送规模达到2.9亿千瓦,近十年平均增长12.6%,形成了北、中、南三个通道的西电东送格局。
能源电力新形态、新业态不断涌现。截至2021年底,全国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达到25.4万千米,变电容量达到20.7亿千伏安,均较十年前翻了一番。
互联网+智慧能源、大规模新型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装备出口实现突破,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核电站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开工建设。
(五)电力体制改革迈入全新阶段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入全新阶段。电网调度运行持续优化,综合线损率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1.05个百分点,达到5.26%。
电力资源实现大范围优化配置。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启动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明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路径,进一步加快电力市场化进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持续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还原电力商品属性。我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逐步从积极参与向主动影响转变。
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推进能源供给革命,持续优化电源结构,推动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由十年前的27%和17%提高至2021年的47%和3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8%提高至16.6%。民生用电得到切实保障。
四电力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一)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更高水平保证电力供应安全安全供应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前提,应坚守底线思维,推动建立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产供储销多元化综合保障体系,扎实提升电力工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应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此外,苏州南部500千伏UPFC工程投运,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500千伏电网电能流向的灵活、精准控制。
火电发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自主开发,主要参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全球供电煤耗最低、综合发电效率最高燃煤机组。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三家中国能源企业位列前5名。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